共建美好社区
基层治理看槎龙联社① | 用党的建设“一颗子”激活社区治理“一盘棋”
文章出处:
作者:
阅读量:336
发表时间:2022-12-04

改革开放以来,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广州市白云区松洲街槎龙联社按照中央、省市区关于社区公共服务、社区治理的有关文件精神,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如火如荼,硬件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,社区建设进入快车道,从“管理”到“治理”、从“单一”到“多样”、从“独角戏”到“大合唱”,立体多维的社区治理网络逐渐成型,为社区群众带来了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美好生活。


“作为一名党员,我将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,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身,发挥积极作用,强化责任担当,不辜负党组织的培养和期望。”7月30日,松洲街槎龙“大党委”“红色周末”活动现场,槎龙联社退伍军人、党员代表张嘉裕说道。


c9acb9b22dc54fae8b2323fd223879b8.png


目前,松洲街全力推进“大党委”建设,通过统筹协调辖内企事业单位、“两新”各类型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,推动区域共建、事务共商、服务共享、资源共用,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,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。槎龙联社(社区)作为槎龙“大党委”的骨干力量,全体党员通过读原著学原文、悟原理知原义,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、至信而深厚,将党组织的工作任务主动扛在肩上,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加强责任和担当,共同助力做好松洲街品质化精细化综合治理工作,积极投身到网格化管理工作中,切实提高居民群众对党组织的满意度。


社区治理得好不好,关键在基层党组织、在广大党员。加强基层党的建设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,是贯穿槎龙联社社区治理提质升级的一条红线。


锻造更坚强的“主心骨”,共同构建起纵到底横到边的“组织堡垒”。槎龙大党委设立了16个网格党支部,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,将党建触角延伸至社区的每一个细胞,打通每一个社区的“神经末梢”,实现服务精准投送、治理精准落地。


完善党建硬件设施,发展壮大党员队伍,为社区治理锻造先锋队伍、筑牢战斗堡垒。建成两层800平方米的联社党群服务中心、200平方米的万龙小区支部活动中心,扩充党员至142名(其中正式党员139人、3名预备党员)。


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联社党委通过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活动、廉洁广州、学习强国等微教平台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同时贯彻落实执行街党工委布置落实的工作任务。


“以党建为引领,能够增强社区居民共同体意识,增进社区内部凝聚力,建设社区共同体,进而建设更大范围、更高层次的社会治理共同体。”在谈到党建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什么作用时,槎龙大党委副书记陈锐文如是说。


如今,从包括联社党群服务中心、经济社党支部、支部活动中心、小区业委会、社区志愿者组织等在内的居民自治组织,再到专业化市场、辖区单位、企业……党建工作都在槎龙联社辖区各个组织、机构、市场主体持续深入开展,党建引领下的多元治理主体,共同编织起各负其责、合作互动的社区治理网络。



供稿:飞漉传媒

编辑:王雯哲


首页
湾区九市
镇街社区
社区品牌
身边爆料
首页
湾区九市
镇街社区
社区品牌
身边爆料
湾区九市
镇街社区
社区品牌
身边爆料